|
关于我们 About us |
|
|
|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
上海鹿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林宝路158号
电话:021-57232360
传真:021-57237579
邮箱:loveyouqu@live.cn
网址:www.sh-luhua.com
邮编:201505 |
|
|
友情链接 |
|
|
|
|
|
|
|
|
一举应多变 河南省稳步推进产业转移
时间:2011/9/14 10:01:00
阅读提示: 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河南省结合区域优势,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确立了“垂直整合、特色主导、龙头带动、集聚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产业转移的实践中,河南省结合本省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工业的优势,逐渐摸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转移之路。 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产业转移工作。一些中西部地区抓住机遇,着力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河南省在产业转移中取得的成绩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河南省结合区域优势,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确立了“垂直整合、特色主导、龙头带动、集聚发展”的工作思路。同时,该省通过引进富士康、娃哈哈、奇瑞汽车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有力推动了该省食品、有色、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区域发展的双赢战略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前,对于东部一些沿海城市来说,由于受资源、环境、劳动力等要素制约,原有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配置已不经济,而这些生产要素在中西部省份却很丰富,东部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利用经济欠发达地区低廉的劳动力、充足的要素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赢利;中西部地区因为新产业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地方财税,而且可以推动当地劳动力就业,积累稀缺的生产要素,为区域经济的起飞注入活力。 河南是工业大省,更是资源型工业大省,河南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70%左右,但工业领域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如何发挥产业转移作用,充分发挥能源、人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进而提升河南工业转型升级,是摆在该省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河南省充分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跨越性发展,对做大经济总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为此,该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承接产业转移的紧迫性,坚持扬长避短方针,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旨在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产业优势。 河南省明确了承接方向和产业定位。一是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精深加工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促进优化升级。二是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三是依托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机械、纺织、服装、鞋帽、工艺品、塑料、玩具、家具、陶瓷等产业。四是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做大做强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 河南省希望,一方面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入,打破当地产业低效垄断的局面,改善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则能够为承接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水平。同时,产业转移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这将会促进承接地的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把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打造独具特色的河南品牌 在产业转移的实践中,河南省结合本省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工业的优势,逐渐摸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转移之路。 首先是积极谋求多方合作,构建产业转移长效机制。产业转移的过程本身就是“合作共赢”的过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争取与工信部、国家行业协会和兄弟省市工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努力推动产业转移的长效机制。2010年2月,河南省政府与工信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同推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正式建立了部省合作机制。除此之外,河南省政府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5家国家行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北京、天津、江苏等6省市工业主管部门签署了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将部省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在产业转移上的合作关系长期化、制度化。 其次是着力打造载体平台,推动产业转移质量提升。为更好地满足产业转移对资源、空间、区位、劳动力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河南省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主要平台和载体,在各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分工协作、配套发展,建设现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快优势产业集群之间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协作,提升综合竞争力。 再其次是重点抓好项目对接,确保产业转移取得实效。承接转移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项目上,在突出重点项目、突出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地区的“三个突出”政策的指导下,河南省最终确定了17个行业、1950个重点项目,并着力拉长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链条,积极拓展食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建材、轻工等六大高成长型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密切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企业转移动态,以便迅速掌握信息、研究对策、采取行动。 最后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力保障。除了河南省独有的区位、资源、交通、人力等优势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硬环境”之外,政策、制度和服务的全方位保障也为河南省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记者手记 步步为营 找准产业转移的“七寸” 地区产业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途径,是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等政策文件,围绕产业转移的各个环节切合实际地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措施。 宏观的视野,微观的切入。作为一项宏观的产业政策,产业转移的具体贯彻执行是一项技术活。小到一个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大到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优化,都决定了产业转移的推进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统筹优势资源,集中火力,瞄准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是产业转移能否找准路子、顺利推进的第一步。 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已明确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为例,2010年东部地区纺织产业销售产值份额比2006年下降了6.2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和东北份额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4.3、1.3和0.6个百分点,中部承接纺织业转移最为突出。可见,纺织业作为国家重点推进产业转移的行业,吸纳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非常突出,由此也证实了抓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是产业转移顺利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寻找事物的支点,即事物的主要矛盾,以此切入,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就产业转移而言,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实现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如何使在一地已日薄西山的产业在另外一地蓄势待发。因此,找准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优先实现这些行业和地区生产要素的互动,才能凸显产业转移的优势,进而调动传统工业的潜力,为进一步实现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优势布局奠定基础。 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定位是第一步,产业转移的最终成效需要落脚到重点项目和重点承接地上。具体而言,就是在接纳地内部,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园区,将产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带动整个承接地的产业协同发展。在重点项目的具体承接上,以板块承接、链式转移、集群发展为方式,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基地龙头项目。 以上,宏观之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微观之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观下,以主要矛盾为着力点,不搞一刀切,在此基础之上,统筹兼顾次要因素,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由此方可稳步迈向可持续的现代产业化升级之路。 在各省产业转移的实践中,河南省结合本省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在突出重点项目、突出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地区的“三个突出”政策的指导下,最终确定了17个行业、1950个重点项目,并着力拉长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链条,积极拓展食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建材、轻工等六大高成长型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密切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企业转移动态,以迅速掌握信息、研究对策和采取行动。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重镇,河南省在整合自身优势资源的同时,敏锐地找到了产业转移的“支点”,两相融合,协调共促,从而探索出了产业转移的新路子,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河南品牌。
|
上一条记录: 方向已明 新能源汽车10年之旅将启程 下一条记录: 工信部公布首批再制造产品目录
|
|
|
|
|
|